Pages

Saturday, March 12, 2016

食療醫藥-馬醫生健康醫學專欄:高血壓,以及健康生活方式

家發分享
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病,也是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它會引起很多並發癥,比如中風、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


      老年人得高血壓並不奇怪,但近年來年輕人也被高血壓纏上。年輕人的高血壓是怎麽得來的呢? 專家們作了研究,發現五大因素是年輕人高血壓的罪魁禍首。

      1.經常抽煙

     現今,年輕人面臨的學習壓力和工作壓力都很大。大學畢業之前,會畏懼畢業後前途渺茫。畢業後,求職的激烈競爭又讓他們煩惱不已。他們在苦悶煩憂時會借抽煙解壓。很多年輕人在少年就開始抽煙,煙癮與年歲俱增。還有一些年輕人為了合群或減肥的原因,融入抽煙群體。煙含有很多損害人體健康的化學物質,導致了年輕人患上高血壓病。

       2.喜食“四高”食品

    何為“四高”食品?高糖食品、高蛋白食品、高脂肪食物、高鹽食品就是“四高”食品。部分年輕人不註意節制飲食,經常大魚大肉、喜歡油炸、刺激性強的食物。有的人甚至天天吃快餐,如麥當勞、肯德基等”四高”食物,由此患上高血壓。

     3.情緒不穩

    工作壓力大,休息時間少,睡眠不足是年青人生活的常態。對奢侈品的追求,房貸的壓力,經濟不景氣時對失業的擔心都會導致焦慮煩躁。這種心情會使高血壓的發生率增高了許多。

     4.作息不正常

    很多年輕人都是“夜貓”,經常2點或3點才睡覺,有的甚至通宵,第二天補睡。專家們認識,作息不正常不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誘發高血壓、心臟病等。

     5.長期缺乏運動

    運動不僅能解除或減輕來自生活工作的壓力,而且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缺乏運動和年輕人高血壓有著密切關系;再者,不運動者容易肥胖,而肥胖癥又是高血壓的病因之一。

   知道了以上所說的導致高血壓的五大罪魁,我們大體上也知道了怎麽來應對。是的,我們可以采用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來防止高血壓了的發生。且看以下的六點有關健康生活方式的建議:

一、限制鈉鹽攝入

      研究表明,每天多攝入2g鈉鹽,可以導致人體的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升高 2mmHg 1mmHg 。統計說,鈉鹽攝入減少一半,全球每年因腦卒中、冠心病和慢性腎病死亡的人數可以減少250萬。正常人體每日食物基礎上只需要添加3g食鹽就能滿足機體對鈉的需求,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日食鹽攝入不超過5g,大體上,每日食用的鹽分不應該超過一茶匙吧。如果攝取過多鹽分,很可能導致高血壓。

      那麽如何才能做到少吃鈉鹽呢?避免外賣及快餐食品,少吃腌制,鹵制及泡制食品。煮菜時少放鹽,並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

二、合理膳食

      建議多吃水果丶蔬菜丶全谷類和海鮮,這裡需要強調兩個問題:第一,合理膳食重在平衡,任何一種食物都不可能全面預防疾病的發生,平衡的膳食才能起到預防高血壓和其它各類疾病的作用;二是要控制總量,保證品質。食物可混搭谷類薯類和雜糧,蔬果蛋肉和魚類,以及奶制品等,並配以少量油鹽。

三、規律運動

      這裡指的規律運動,主要是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可直接降低血壓。所謂的有氧運動,包括快走,慢走,騎車,遊泳或者是太極拳等。步行是一項很好的運動,建議大家多做,每次三十分鐘,每周五次,堅持不懈。

四、控制體重

      吃多動少引發的肥胖癥已經是中國人最大的高血壓病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有效控制體重的辦法就是“吃動兩平衡”,過多攝入的熱情要通過運動得以消耗!

五、戒煙限酒

      一支煙內含有超過4000種的化學物質,其中超過250中的化學物質對機體有毒或有致癌作用。這些有毒物質很容易造成血管內皮的損傷,就象管芯被刮傷的水管一樣,內皮受損後的血管非常容易出現粥樣硬化,導致高血壓,並會引起血栓形成,引發腦卒中、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戒煙雖然很難,但很必要。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還要控制酒精的攝入。原則上,健康的男士或女士每天的酒精攝取量都不要超過二個標準杯,這樣做會減少很多酒精所致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壓。

六、心理平衡

      來自工作和生活的壓力均可以造成血壓的升高,猶其對舒張壓的影響更為明顯。所以,要學會享受工作和生活,勞逸結合,保持心理平衡,在工作尋找樂趣,在生活中培養情趣。記住,良好習性對預防高血壓發生很有幫助。

      綜合以上所說,預防高血壓,維持血壓正常需要良好的生活方式,這包括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保持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學會在緊張中減壓,享受充足的睡眠,參與持之以恒的有氧運動,戒掉煙癮並控制酒精的攝入。

      願健康與您相伴!


南澳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