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November 4, 2015

食療醫藥-淡是人生最濃的滋味

眾善提供
佛陀時代的僧侶托缽乞食,為了不給施予人添麻煩,對食品的葷素並不執著,這和人們為了口腹之欲,割腥啖膻完全不同。

 
<-->

淡是人生最濃的滋味

人類已成為了這個星球上無可否認的萬物之王,對食物的需求也從為滿足生存必須演變成對生命品質的追求。浩瀚天空、蒼茫大海、郁郁從林,凡有生靈之處,都逃不過人類的獵捕。那些或鮮活靈動、或憨態可掬的生命,到了餐盤上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美食。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

“當我們自己還是被殺動物的活墳墓時,我們還能期望世上會有什麽理想的情況嗎?”

 
口腹之欲的滿足並沒能真正提高我們的生活品質。

我們可以一日三餐食不厭精,但人生的痛苦還是在持續發生。

我們可以終日以最有營養的食材為生,但死亡還會如期而至。

身心的健康才是終極健康,而物質文明將我們的身照顧得無微不至,卻忽視了心才是身的老板、主宰。

佛陀時代的僧侶托缽乞食,為了不給施予人添麻煩,對食品的葷素並不執著,這和人們為了口腹之欲,割腥啖膻完全不同。

素食(vegetarian

字源來自於拉丁文Vegetus,意思是“完整的;新鮮的;生氣蓬勃的”。

 
著名演員吳秀波曾說,吃素,可以消除“分別心”。清素的滋味,恬淡的心,當我們擺脫了被味蕾奴役的“分別心”,落到舌尖、心頭的是自然的味道,久違的清爽,那原生態的心境逐漸滋生出的是恬淡、清新、生機勃勃 、寵辱不驚的人生況味…

或許,這才是我們一直孜孜以求的,真正意義上的身心健康。

正如愛因斯坦說:

“僅從素食對人的性情的改變上看,已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利益,素食對人類很吉祥。”

 
同樣,如果我們可以對一禽一獸生出發自心底的愛憐,有什麽理由不能用同樣的慈悲去包容與我們生活習慣、觀點不同的同類呢?

一位著名的心靈導師甚至說,如果你執著於吃素,而執著的直接結果就是制造出各種有害情緒,比如對食肉人的敵視,那就完全違背了素食的本意。

微信正心堂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刪除敬請見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