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September 9, 2015

一次次的成功跨越:新中國60項科技成就(下)

日新提供
2009101日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們特邀各領域的科學家與本刊編輯一道,共同遴選出60項中國科學家取得的傑出成就,展示了中國科學在過去60年的發展脈絡。

從“兩彈一星”到神舟飛船,從高能加速器到量子通信,從合成人工牛胰島素到人類基因組計劃……在過去60年裡,正是在一個又一個“第一次”中,中國科學完成了一次次跨越。 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科學界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航空、生物等領域的研究,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2009101日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我們特邀各領域的科學家與本刊編輯一道,共同遴選出60項中國科學家取得的傑出成就,展示了中國科學在過去60年的發展脈絡。

31 198471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侯先光研究員在雲南澄江縣帽天山首次發現了娜羅蟲及其他化石,埋藏地下5.7億年的“澄江動物化石群”出現在人類視野。澄江動物化石群形成時間限於100萬~300萬年,在短時間內完整記錄了動物群突發性進化過程,是揭示寒武紀“生命大暴發”奧秘的金鑰匙。


32 198633日,王大珩、王淦昌、陳芳允、楊嘉墀4位科學家給鄧小平寫信,提出要跟蹤世界前沿研究,發展我國高科技。這封信得到了國家重視,批準實施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因為信件的提交日期,該計劃又得名“863計劃”。863計劃造就了新一代高水平人才,縮小了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極大地帶動了我國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發展。

33 1986年,王運豐教授領導的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實施的國際聯網項目——中國學術網(Chinese Academic Network,簡稱CANET)啟動,合作夥伴是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維納·措恩教授帶領的科研小組。19879月,北京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正式建成我國第一個Internet電子郵件節點,連通了Internet的電子郵件系統,並向德國成功發送了第一封電子郵件,內容是“越過長城,走向世界”,揭開了中國人使用互聯網的序幕。


34 1988310日,在北京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婦產科教授張麗珠等科學家的努力下,中國大陸第一個試管嬰兒誕生。這個試管嬰兒誕生是我國生殖醫學和輔助生育技術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的標誌,在我國生殖醫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35 19881016日,我國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首次對撞成功。正負電子對撞機又稱為同步輻射裝置,它產生的同步輻射光作為特殊光源,可在生物、醫學、化學、材料等領域開展廣泛的應用研究工作。


36 19911215日,中國大陸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這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和建造的30萬千瓦商用核電站,標誌著中國已掌握了核電技術,成為世界上繼美國、英國、法國、前蘇聯、加拿大、瑞典之後第七個能夠獨立設計制造核電站的國家。


37 1993年,“曙光一號”大型並行計算機研制成功。這是中國研制成功的第一臺全對稱共享存儲多處理機(SMP),是國內首次基於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通用微處理器芯片和標準UNIX操作系統設計開發的並行計算機,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多線程機制和細粒度並行。


38 1993年,中國科學院北京真空物理實驗室(現為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納米物理與器件實驗室)龐世瑾等科學家操縱原子,成功寫出“中國”二字,標誌著中國開始在國際納米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39 1994420日,通過美國Sprint公司的一條64K國際專線,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絡(NCFC)工程完成了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IP連接。至此,中國打開了通向國際互聯網的第一扇大門,正式成為真正擁有全功能Internet的國家。

40 19941214日,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破土動工,2006520日全線建成。“三峽工程”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難度最大、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大壩全長2309米,設計高程達到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182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和847億千瓦時的年發電量也居世界第一。


41 1995413日,中國第一架超音速無人駕駛飛機在空軍某試驗基地試飛成功。這標誌著中國無人駕駛飛機的研制已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為中國新型航空武器的試驗檢測和部隊的實彈打靶訓練提供了嶄新手段。


42 1996年,遼寧省一位農民發現了一塊化石:形似恐龍,嘴上有粗壯銳利的牙齒,尾椎特別長,後肢長而粗壯,從頭部到尾部都披覆著象羽毛一樣的皮膚衍生物。 經中國地質博物館和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鑒定,確認這是遼西熱河生物群出土的最早原始鳥類化石,並把它命名為“中華龍鳥”(後證實為一種小型食肉恐龍,因而更名為鳥龍)。中華鳥龍化石的發現是近100多年來恐龍化石研究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對研究鳥類起源和恐龍的進化都有重要意義。


43 19983月,國產殲—10型飛機首次試飛成功。殲10戰鬥機是中國自行研制的第三代戰鬥機,也是中國最新一代單發動機多用途戰鬥機,具有很強的超視距空戰、近距格鬥和空對地攻擊能力,還擁有空中對接加油能力。2006年,殲10戰鬥機正式列裝解放軍航空兵。


44 19999月,中國加入人類基因組計劃,負責測定人類基因組全部序列的1%,也就是三號染色體上的三千萬個堿基對。中國是第六個參與國,也是參與這一研究計劃的唯一發展中國家。2000626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美、英、德、日、法、中六國聯合宣布,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繪制完成。

45 19991120日,神舟一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順利升空,經過21小時的飛行後順利返回地面。這是我國載人航天計劃中發射的第一艘無人實驗飛船,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突破。


46 2000年,“夏商周年表”正式公布,把我國歷史提前1000多年。在這份年表上,夏代開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約在公元前1600年,商周 分界為公元前1046年,解決了我國歷史紀年中長期存在的疑難問題,為探索中華文明的起源打下了基礎。

47 2000年,北鬥導航定位系統兩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擁有了自己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具有重大的經濟和社會意義。北鬥導航定位系統由北鬥導航定位衛星、地面控制中心為主的地面部分、北鬥用戶終端三部分組成。“北鬥系統”的第三顆和第四顆衛星分別於2003525日和200723日發射成功。


48 20002月,國務院第一次會議批準啟動“西氣東輸”工程,這是僅次於長江三峽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資項目,是拉開西部大開發序幕的標誌性建設工程。“西氣東輸”線路全長約4200千米,投資規模1400多億元,設計壓力為10兆帕,年設計輸量120億立方米,是目前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 2004年底,西氣東輸工程實現全線商業運營。

49 2001年,中國科學院基因組生物信息學中心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單位的科學家成功測定水稻基因組約22億堿基對的序列,序列和基因的覆蓋率均達95%以上,90%的區域準確率達到99%。這一研究是我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在農業生產上的意義,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對人類健康的意義相媲美。

50 2002年,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成功研制出我國首枚高性能通用微處理芯片——“龍芯1號”CPU,標誌著我國已初步掌握當代CPU關鍵設計制造技術,改變了我國信息產業無“芯”的歷史。


51 20031015日,中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乘“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升空,繞地球飛行14圈後安全著陸,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獲得圓滿成功。


52 2003年,上海建成世界上第一條商業化運營的磁懸浮列車示範線並運行成功,全程33千米,最高時速430千米,單向運行時間僅8分鐘。中國是繼德國、日本之後成為第三個掌握磁懸浮技術的國家。


53 2005年,青藏鐵路工程技術人員和建設者攻克“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世界性難題,高效地完成了青藏鐵路全線鋪通任務,這是世界鐵路建設史上的一次壯舉。首列裝載著大批援藏物資的列車於20051015日抵達拉薩。


54 2005年,南方醫科大學構建完成“中國數字人男1號”,高效數碼相機像素達2200萬,圖像分辨率為4040×5880,是當時世界上0.2毫米虛擬人切削中分辨率最高的數據集。此外,按60兆一幀釋放,該數據集的數據量超過540千兆,為世界之最。“數字人”在醫學、航天、航空、影視制作乃至軍事等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


55 2005年,《中國植物誌》全部出版。與世界上同類著作相比,126卷冊的《中國植物誌》收載植物種類和所含卷冊最多,總體編研水平高,是中國近百年來第 一部最全面、最系統的全國植物誌,它記載了中國3萬多種植物(301340831142種),共5000多萬字,9000多幅圖版。

56 20071011日,第一張黃種人全基因組標準圖譜繪制完成。這張黃種人基因組圖譜由我國科學家采用新一代測序技術獨立完成,是我國繼承擔國際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圖計劃10%任務後,在人體基因測序方面從1%100%的一次成功跨越。參與研究的主要成員都是曾經代表中國完成 “人類基因組計劃”1%任務的科學家。

57 20071024日,我國第一顆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並進入預定地球軌道。“嫦娥”的月球之行擔負了四大任務:繪制立體的月球地圖;探測月球上元素的分布;評估月球上土壤的厚度和氦-3的資源量以及記錄原始太陽風數據。1126日,國家航天局公布了第一張“嫦娥”拍攝的月球照片。


58 20088月,29屆夏季奧運會在北京成功舉辦。科技部會同北京市及相關部門,以實踐“科技奧運”理念、支撐“綠色奧運”建設為重點,圍繞場館建設、大型活動、賽事組織等方面,應用了大批先進技術。


59 2008925日,我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並準確進入預定軌道。927日,航天員翟誌剛打開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軌道艙艙門,首度實施空間出艙活動。這是我國航天員首次實現太空行走。


60 2008828日,中國科技大學的潘建偉教授及同事宣布,他們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首次實現了具有存儲和讀出功能的糾纏交換,建立了由300米光纖連接的兩個冷原子系統之間的量子糾纏,向未來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文章分享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