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Thursday, April 24, 2014

《世界讀書日》&莎士比亞‬誕辰450週年紀念日

魏進發提供!

《世界讀書日》&莎士比亞誕辰450週年紀念日 

23 April 2014  marked the 450th anniversary of Shakespeare’s birth & World Book Day.
4
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是大文豪 莎士比亞誕辰450週年紀念日.

【教育史上的今天 19954月月23日起被定為《世界讀書日》,又稱《世界圖書和版權日》(World Book and copyright Day)。每年的這一天書香瀰漫全球,世界100 多個國家都會舉辦各種鼓勵閱讀及各樣寫作的活動,實現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知識和和慶祝圖書宣傳活動,文化交流的傳播。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選擇423日的靈感來自於一個美麗的傳說。旨在讓各國政府與公眾更加重視圖書這一傳播知識、表達觀念和交流信息的形式,同時希望藉此鼓勵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去發現閱讀的樂趣,增強對版權的保護意識並對那些為促進人類社會和文化進步作出不可替代貢獻的人表示敬意。

4
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萬提斯 (Miguel de Cervantes)的忌日,也是加泰羅尼亞(The Catalan ) 地區大眾節日聖喬治節- St. George's Day." 。傳說中勇士喬治屠龍救公主,並獲得了公主回贈的禮物一本書,象徵著知識與力量。每到這一天,加泰羅尼亞的婦女們就給丈夫或男朋友贈送一本書,男人們則會回贈一枝玫瑰花。實際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亞出生和去世的紀念日 (Shakespeare's birth and death anniversaries),又是美國作家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法國作家莫里斯· 德魯昂(Maurice De Luang)、冰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拉克斯內斯(Iceland Nobel Literature laureate Laxnes) 等多位文學家的生日,所以這一天成為全球性圖書日看來名正言順

【看莎士比亞,認識自己】

故事,人人愛看,看故事的最大樂趣之一,就在於期待「下回分解」。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就有這種魅力。

這位出生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作家,作品無數,尤其哈姆雷特(Hamlet)、奧賽羅(Otello)、李爾王(King Lear)、馬克白(Macbeth)、更被公認為戲劇史上的四大經典悲劇。觀眾看到台上時而鬼哭神號,時而腥風血雨,但事實上,莎翁筆下著墨最多的,就是人性!

"To be, or not to be"
。在莎翁的舞台上,人性從來無法只以「二分法」來解讀,對比、矛盾、衝突,讓人性糾葛更錯綜複雜,而他總能以有條不紊的伏筆,把劇情絲絲入扣地溜入 觀眾的心。莎翁的戲劇之所以好看,原因就在於他洞悉人性,這也是他後來持續風靡世界四百多年的道理。

除了是作家,莎士比亞甚至還扮演起「心理治療師」的角色,帶領觀眾發揚自己。舞台上的角色,其實就是觀眾的分身,慾望、恐 懼、愛恨情仇,台上台下不斷共鳴。到了二十一世紀,在現代影音科技的包裝之下,莎翁筆下的人物,仍不時出現在大小舞台上,而所有演員,都把成功詮釋莎翁劇 中人物,視為畢生最大的挑戰,
觀眾與讀者永遠期待有更好的詮釋者誕生,古今中外,沒有劇作家像他一樣,如此具有魅力。

你常會覺得最陌生的人是自己嗎?想在舞台上看見自己嗎?你為什麼看不見自己?
本期愛樂電子報,請你看莎士比亞,認識自己!

https://www.e-classical.com.tw/money/epaper.cfm?id=754#01

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 - 1616)是英國「伊莉莎白時代(1558-1603)」最傑出的劇作家,但是他為自己所留下的文字卻不多,後世對於他的生平了解也有限。莎士比亞的父親,是倫敦附近的一名地主,莎士比亞在童年期間曾進入文法學校就讀,也開啟了他與文學的第一次接觸。

只不過,莎士比亞的正規教育並沒有一直持續,莎士比亞的父親在他少年的時候開始舉債,因而無法供他繼續學習。西元1582年,十八歲的莎士比亞與大 他將近十歲的鄰村女子安海瑟威(Anne Hathaway,1555(56?)~1623)結婚,先後生育了一個女兒和一對雙胞胎,但由於有關莎士比亞家庭生活的文字紀錄,相當缺乏,至今仍舊沒 有人能夠想像與了解,這位文豪在親人眼中的印象。

幾年後,莎士比亞將妻小留在家鄉,移居倫敦發展自己所熱愛的劇作事業,並在1589年前後,發表他的第一部劇作「亨利六世第一部 (Henry VI, Part 1) 」。愈來愈受歡迎的莎士比亞,在1594 年成為宮內大臣劇團(Lord Chamberlain's Company) (即以後的「國王劇團(King’s Men)) 的股東及演員,1599 年他獲得「環球劇院」的經營主權,這顯示了莎士比亞已成為當時最活躍的劇壇人物,同時也擁有了豐厚的收入。

莎士比亞的戲劇大致可分為三種:歷史劇、喜劇和悲劇。其中歷史劇作品共有十部,「亨利六世」就是第一部莎士比亞流傳下的歷史劇作品,素材主要集中在英國「薔薇戰爭(1337-1453)」時期的歷史,莎士比亞巧妙地將龐大複雜的歷史呈現在舞台上,展現了深厚的劇作功力。至於喜劇的內容則相當廣泛,十四部喜劇作品中包含了鬧劇、浪漫喜劇,甚至內容較為嚴肅的「黑色喜劇(Dark Comedies)」,例如「暴風雨(The Tempest)」、「冬天的故事(The Winter’s Tale)」等。

但最能感動人心、並且具有代表性的,則是莎士比亞的悲劇。他的悲劇作品共有十三部,其中「哈姆雷特(Hamlet) 」、「奧泰羅(Otello) 」、「李爾王(King Lear) 」與「馬克白(Macbeth) 」,被稱為他的「四大悲劇」。在這些悲劇作品中,莎士比亞利用「虛榮」、「忌妒」、「貪婪」等醜陋人性作為素材,製造出強烈戲劇張力,也反映出人的軟弱及陰暗面。除了劇作以外,莎士比亞的詩作也相當出色,形式上屬於「無韻詩」,也就是詩句並不押韻。晚年最後出版的「十四行詩」,被形容是「是愛、性慾、生殖、死亡和時間的深刻思索」。

儘管莎士比亞在世時所受到的讚揚,以及他的作品連帶產生的商業價值,是無庸置疑的,但至今仍有人質疑他的重要性。不容否認的,莎士比亞根據人生最真實的面貌,將生活百態搬上了舞台,縮短了台上台下的距離,並且深深影響了後世許多作家,如英國作家查理斯 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 的作品中,就有25 部引用莎士比亞的作品。

到了西元十八、十九世紀,擁護並歌頌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 1564 -1616) 的作家,
更有伏爾泰(Voltaire, 1694-1778)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1749-1832)
和雨果(Victor-Marie Hugo1802-1885) 等人。
莎士比亞成了英國的「民族詩人」,
就如同英國作家班‧強森(Ben Jonson1572-1637)在獻詩中所說,莎士比亞「不屬於一個時代,而是屬於所有世紀!」
                                             底下點擊  Older Posts  看前一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