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s

Wednesday, April 16, 2014

今鍾:中西文化共通的"金律"

南添提供!

作者:今鍾



19939月在美國芝加哥召開的世界宗教大會發表了一個《走向全球倫理宣言》認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道德金律,具有普世價值。

這種普世倫理是指不同的宗教和世界觀及非信教者能夠達成一致的、對於人類共同生活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價值、理想與目標,它體現為兩個原則:一,每個人都應得到人道的對待;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中、西文化的歷史淵源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在普世價值上達到共識,有一個歷史過程。
人類社會善惡同在,分清善惡也需要一個認識過程。善良的歐洲人也經歷了很多的不公與邪惡:

在古羅馬帝國:戰爭成為生意,生產方式與生存狀態,奴隸主與自由民全部脫產,寄生在掠來的和羅馬人一樣的外族知識份子與市民身上,公元前1世紀,羅馬城150萬人口,奴隸佔90萬。

羅馬的奴隸市場像人種展覽會金髮的白種人,黑髮的黃種人,捲髮的黑種人……這些奴隸往往有很高的文化水平,比奴隸主的文化水平還高將軍工程師教師工匠貴族家庭皇室家屬……不分貴賤一群群地被押到這裡,頭上戴著小白帽,表明他們是戰爭中的俘虜腿上塗著白粉,表明他們是等待出賣的奴隸奴隸主就像在騾馬市上買牲口一樣,捏捏他們的四肢,看筋肉結不結實掰開他們的嘴唇,看牙齒長得怎樣……成交後鐵匠當場給奴隸釘上腳鐐手銬,給他們戴上一個鐵項圈,上面刻著:鎖住我,不要讓我逃掉。戴上這種項圈,永遠脫不下來若逃亡在外,會很快抓住按十二銅表法處死。另外,還用燒紅的烙 鐵在奴隸的前額或脊背上烙下一個印記。

希臘人義大利人迦太基人昨天還享受著和平生活一夜被突襲佔領全部一鍋端失去做人的資格,押入人間地獄可不可怕?

這種非人類的侮辱與冤屈歐洲人怎能忘記

但是無論在古希臘民主時代或羅馬共和時代都不可能產生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羅馬人自己不願當奴隸也不願意強施於別人去當奴隸,推己及人設身處地去替奴隸的痛苦著想像林肯一樣解放奴隸那奴隸主與自由民吃誰去?!

所以羅馬人後來信仰摩西耶穌取代宙斯丘必特是道德上的進步摩西十誡包括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貪戀人的妻子、財產!…..”宙斯不道德反其道而行成了世人的規範奴隸主更無所畏懼地行惡以至奴隸起義以血還血也很殘酷。

而耶穌說:“愛別人要像愛自己一樣

與釋迦牟尼所說:“恨永遠無法止恨,只有愛才可以止恨思想是一致的

與孔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老子所說的都是對人類要仁慈。

在善與惡的較量中,歐洲人也銘記著善良的白人付出了多大代價羅馬皇帝尼祿為了建造新的羅馬城而下令放火,他想看看羅馬城大火衝天的奇觀。事後他把罪責裁臟在基督教徒身上,大肆逮捕,把這些無辜的替罪羊送到競技場,任憑猛獸撕扯、啃噬,有的被他釘在十字架上示眾,還有的被迫穿上澆了瀝青的緊身衣,給綁在火刑柱上活活燒死。

古羅馬史學家泰西塔斯這樣記載:在皇帝的私人競技場上,一些基督徒被蒙上獸皮,讓狼狗活活咬死,另一些人被緊緊地捆在十字架上,點燃後作為黑夜中的火炬

皇帝和人群一起欣賞這一壯麗奇觀。最驚心動魄、慘不忍睹的是競技場表演的壓軸戲——凶蠻的野牛殘殺手無寸鐵的少女羅馬人特別喜愛殘忍場面尤其婦女們竟然也對此著迷之極!這樣人為地製造仇恨消滅人類群體竟然維持了300

西羅馬滅亡後人們以為己所不欲,濫施於人這類邪惡的猖狂已成為過去。

誰也想不到基督教被立為羅馬國民教育之後,政教合一的天主教基督徒漸漸從被迫害者轉變為迫害者到中世紀,出現了羅馬教廷的宗教裁判所及加爾文的宗教法庭等合法機構迫害所謂的異端

宗教迫害並不限於中國人所知的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己所不欲濫施於人的慘劇更多希柏提亞(375-415)是史上第一個女數學家。吉朋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中敘述時說:她由車上被拉下來,剝脫衣服到一絲不掛,被拖至教堂,被一些無人性的狂徒,用尖利的蚝殼將她的肉由骨上剝削下來,手腳砍下,拋擲火焰之中。

科學家帕利西因說化石是動物的遺體而不是造物主的游,被宗教裁判所判處死刑。

塞爾維特在《基督教信仰的復興》一書中提出血液循環的見解,被烤兩個多小時後死去。

巴黎大學教授阿莫里,1210年,因宣揚泛神論被死後追審,墓穴被挖,十個弟子全部被處決。

巴黎大學教授西克爾,因在物理研究上有所謂異端言論,被教會活活打死。……

耶穌說:“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教會自作主張,不聽耶穌了!

宗教和世俗權力、錢財相結合,喪失了道德而變質:干出殺人越貨的暴虐罪行。

政教合一萬馬齊喑絕對的權力導至絕對的荒謬:

公元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1088—1099)在法國號召組織十字軍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他曆數基督教徒在東方的痛苦和突厥人的 ,號召貪婪的領主、好戰的騎士、冒險的商人和盲從的農民,拿起武器,到東方去,從異教徒手中奪回主的墳墓。他允諾說凡是參加遠征的人都可以赦免罪過,死後直接升入天堂。

與會者群情激奮,烏爾班的演說不時為阿們!”“阿們!”(希伯來語,意思是唯願如此)的呼聲所打斷。宗教感情的衝動,物質利益的誘惑,使西歐許多階層的人,儘管其目的各異,都投身於這次征服戰爭之中。天主教國家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以解放聖地為口實,發動了侵略劫掠的戰爭貪得無厭動員200多萬人搞了9次長途遠征。

第一次十字軍遠征是唯一一次勝利的東征,約有10萬人參加攻城奪地,佔領了塞爾柱、突厥人都城尼凱亞等城,大肆擄掠,於1099715日佔領耶路撒冷,進城後殺了7000,十字軍橫徵暴斂,促使人民不斷起義。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由教皇英諾森三世發動利用拜占庭國內的糾紛轉而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搶劫和破壞後血腥屠城三天。

最不得人心的是1212年組織孩童十字軍,成員共有兩萬多名,多是七到九歲的孩子他們在尼古拉斯帶領下步行越過阿爾卑斯山在進入義大利境內以後因缺乏組織,無生活補給而潰散。沿途大部份死於飢餓、疾病,尼古拉斯也下落不明

另一支一共有大約3萬名男女兒童在斯特凡的帶領下,來到馬賽港口,準備橫渡大海前往耶路撒冷當地經營船務的商人起了歹念,假意要送他們去埃及,進迦南、上耶路撒冷,實際上將他們送進了埃及、北非的地區,賣為奴隸使幾萬歐洲人父母喪失了幼小的兒女有去無回!

16世紀與17世紀時基督教新教徒的宗教改革中,新教徒們也把天主教的腐敗寫進這段歷史中。

教權的言行相反,令人反思,以薄伽丘《十日談》為典型,英、法等多國作家開始破除世人對人造宗教的迷信,揭露神職人員的虛偽與姦淫。

神職人員的喪德放蕩把世人對神的信仰破壞了。有的人走得很遠如後來的尼采宣示上帝已死

世人對宗教的失望自伽利略以來萌生了相信科學的新信仰科學家們宣傳科學扺制宗教迫害,結成團體被羅馬教廷嚴厲鎮壓宗教與科學形成尖銳的對立。

正派的神學家致力於恢復宗教的道德傳統,英國神學家托馬斯.傑克遜(Thomas Jackson,1579-1640)是第一個找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人。

他研究了各種宗教對於這條箴言的不同表述後,發現這是世界上多個不同文明在互不知情的年代裡各自提出,卻又高度一致的道德觀念是以最精鍊的語言濃縮了人類最基本的道德是不折不扣的值普世價值,堪稱道德黃金律

法國學者拉默特.勒瓦耶(Franois de la Mothe le Vayer,1588-1672)從利瑪竇的《基督教遠征中國記》中讀到了有關孔子及其箴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由衷崇敬油然而生。在出版於1641 年的《異教徒的德行》(Lavertu des)中,他將孔子比作蘇格拉底,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箴言稱為中國道德的精髓。

名作家伏爾泰在《風俗論》、《哲學辭典》等著作中,四次引用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稱之為不渝的法則。

法國人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與他們所看重的自然法聯繫在一起,認為道德黃金律就是自然法的基本原則,狄德羅在為《百科全書》撰寫的自然法 目中,把不願尊奉黃金律的人,稱作不講公道和利欲熏心的人,他寫道:不講公道和利欲熏心的人,把自己不願受到的對待加諸他人。

這個道德黃金律曾西兩次出現在法國憲法中:

法國的1793年憲法,包括《人和公民的權利宣言》,《宣言》的第六條全文為:自由是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損害他人權利之事的權利:其原則為自然其準則為正義。

法國1795年憲法所附的《人和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宣言》中,這條箴言再次出現。這個《宣言》的義務部份第二條全文如下:

人和公民的一切義務均來自下述銘刻在所有人心中的兩條原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之所欲,恆施於人。其保障為法律其道德界限則存在於下述箴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在法國確立了平等、自由、開放,這些最終目標後,人類再次經歷了誰也想不到”!

如老子所說:“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正義可以被利用轉化為邪惡在善與惡並存的人類社會在善與惡的較量中人民的善良常被邪惡所利用法國大革命不是自發的人民反教權,反皇權的激情被邪惡的地下組織所操縱野心家光明會首亞當.維索茲派革命的雄獅米拉波進入法國發展勢力吸收羅伯斯比爾( Robespierre1758-1794)入會創立雅各賓俱樂部(JacobinClub),光明會首亞當.維索茲(Adam Weishaupt),被稱為雅克賓的教主。革命可以對人類製造那麼兇惡的大恐怖!可以任意濫殺那麼多的人30萬的無辜生命可以瘋狂的掄奪財產, 使歐洲人開始了對暴力革命反思與警惕也是馬克思精巧的政治煽動騙不了歐洲人的一個原因。

1989年人類再一次經歷了用坦克達姆彈殘殺人民的北京64大屠殺。三年後,19939月為紀念第一屆世界宗教議會一百周年而舉行的六千多人參加的世界宗教議會在芝加哥召開。全體大會上討論和通過了了《走向全球倫理宣言》。

《走向全球倫理宣言》在曆數了當今世界上各種人為的苦難之後指出,沒有一種全球倫理,便沒有更好的全球秩序。《宣言》從世界各大宗教和文化的道德準則中,提出了全人類都應當遵循的一項基本要求:每個人都應受到符合人性的對待並以耶穌的名言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你也要怎樣待人和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支持。

之後,孔漢思和斯威德勒等著名學者繼續推進全球倫理運動。使全球倫理運動走出宗教界的範圍,而成為信教和不信教的各國人民的共同事業,另行起草了一份《全球倫理普世言》。

《宣言》的總則說:

我們這些來自不同的倫理和宗教傳統的男人和婦女,謹承諾遵行下列全球倫理普世宣言。我們在此所言者,並非包含十分詳盡細節的準則,而是單一總體的倫理,即對善惡的基本態度,以及將其付諸行動所需的基礎原則。我們做出這一承諾,並非無視我們之間的差別,洽洽是出於我們各自的觀點,因為我們在各種各樣的倫理和宗教傳統中,畢竟看出有共同的信念,這些信念使我們可以宣言:要在我們對待自己、對待彼此、對待周圍時,反對一切形式的非人道而贊成人道。把倫理的基本規則簡化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明白地指出這一單一總體的倫理,即對善惡的基本態度!


                                                   點擊Older Posts 看前一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